中国废旧或二手家电回收再利用产业链条的现状

我国的废旧电子电器产业化在进行之中,还有些工作在探索中,所以各种意见都会出现,这很正常。我就把我们做的工作情况在这里介绍。有三个方面,一是当前的形势;二是产业化问题,三是明年工作设想。
一、当前的形势
废旧家电回收领域目前在行业和社会都比较受关注,是热门话题,和能效标识一样是行业热点。为何大家这么关心。有几方面原因:
1)。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出口产品受欧盟WEEE制约,这种压力是从外向里,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和技术贸易壁垒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一旦形成,就没有什么谈判的余地。我们家电大量出口,促使我们必须考虑废旧家电的处理。我们很难,一种产品生产两种模式,也不是很经济的。
2)。我们国内的立法形势,生产者责任制的延伸,迫使我们必须考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无论是发改委,信产部,国内贸易局等都做了大量工作,促使我们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涉及到我们产品生产工艺和设计思路。促使我们在商机上想办法,不然就会落后。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3)。循环经济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令我们必须考虑我们如何治理规范电子电器废弃物,如何用再生方法使废弃物再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循环经济,就是资源再生利用,就意味着废弃物要发挥其剩余使用价值。中国资源并不丰富,我们必须要考虑再利用,能利用的利用,能再生的再生,这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又一个方面。无论如何,再生材料比新的便宜。
4)。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我们行业要进行产业升级。冰箱CFC替代是冰箱行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能效标识也是行业产业升级的,WEEE也反映了行业升级的问题,不升级就无法出口,要升级就要应对,就必须绿色生产绿色设计,否则会被淘汰。市场竞争促使我们行业进行产业化升级。不仅国内需要,而且国外企业也同样需要。松下等进展非常快,比欧盟要求的还要快。
大家为何关心这个问题?废旧家电处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发展,大家都很关注,寻求社会资本,寻求新的机会。有没有商机?大家都关心。要看它是否有赢利点。
国内目前主要界定的是五种家电产品。这五种家电产品社会保有量超过11亿台,每年报废的超过1亿台,此外还有传真机,打印机,手机,及各种小家电。处理量非常大。这里蕴藏着一定的商机。虽然国际上有凡赛尔公约,但我国走私进口的废旧家电还是比较多。全世界80%的废旧家电运输到亚洲,这里面的90%由中国消化,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地。贵屿。国内的处理量大,国际上走私进口多,促使许多人在考虑从事这个产业,寻找商机。不仅有业内的,还有一些社会资本在考虑进入。在这里我们没有谈到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绿色和平组织对此有详细的调查。
二、产业化的问题
在这里我从几个方面来谈。
1) 当前工作的认识
我国从2001年由发改委制定有关条例,即《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条例》,这是《清洁处理法》《污染环境处理法》这两个大法的细化延伸。从条例上看,我认为不管什么时候发布,有几个大原则不会变化:一是生产责任制延伸原则不会改变。至于怎么负责,负多少责任,如何管理尚不得而知。二是地方政府负责制不会变化。中国一向是地方和国家两本账,而且中国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不可能是一个政策,地方政府要制定适应本地区的法令。第三,市场化的机制不会改变。让国家出钱的模式不现实,只能是市场运作的方式,谁的责任谁承担。前一段搞建厂过程中,有的厂对政府支持抱的希望太大。第四,废旧产品统一管理原则不会变化。最主要一点,既然是市场化运作,国家不会大量补贴,就要考虑企业的生存和赢利。日本,美国家电处理中心有比较大规模的二手家电车间,出口到北美南美等,靠它来赢利,而且真赢利。荷兰的压缩机检测后出口。这是重要赢利点。给了政策,如何去用?充分利用二手家电剩余价值,也是节约型社会的体现。有些市场,比如日本,二手家电市场非常活跃,可以买也可以租赁。开展新思路来活跃市场。
从条例我们看,目前只是框架性的,操作上有难度。为什么?因为原则没有细化,配套不完备,技术支撑不到位,部门之间有交叉。
原则没细化,即责任制,收费机制没确定。难度太大,中国特色,比较特殊。处理厂要花钱买废旧家电。责任制如何分?谁负多大责任?流通领域有没有责任?负什么责任?我认为它至少有免费运送的责任,不能新旧都挣钱。但条例中没有规定。
配套不完备,指回收体系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完全靠大街小巷的个体户来收吧。这个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欧美都有完整的回收体系。
技术支撑,目前很多废旧产品领域没有完备的技术标准,家电院有一个通则标准,也不完善,有些进展,但成效不算突出。其中涉及到利用率再生率,不能拍脑袋,要有技术数据,不能人家日本85%我们就85%,标准水平没有到位。
政府部门交叉非常明显。原来有一个领导小组,开过两次会后就不见了。政府部门,科技部有软课题,信产部是电子产品主管单位,但发改委开会没有请过他们,他们生气,质检局有一套六种有害物质的管理办法,信产部也在做,目前发改委又安排我们家电协会做家电的,将来怎么办?我们所有家电产品都无法脱离电子元器件的,将来归信产部管。这会造成企业执行中无所适从。
这些问题使得这个条例执行起来问题很大。不过,从无到有,就是一个进步。欧盟两个指令也是经过了七八年的争论才出来的,现在还有争议。我们的条例多花一点时间完善是必要的。
2) 废旧家电配套法规和标准工作
这个工作很受重要,这里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①《电子信息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已经完成,正在WTO国的通报中,预计2006年1月1日发布,7月1日实施。有六种物质和限定值和测试方法。而且它也做了下一步的储备,两年试行后,将建议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拓展到电子电器,也建议家电协会能把它这个办法进行参照。他们的研讨会我每次都参与了。
②《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保局制定,这是对废旧家电处理厂的验收标准和准则。
③《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是商务部起草的,用于规范回收体系和回收市场的。委托中国物资回收协会编制中国物资回收十一五规划,把家电回收纳入进去了。这几个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④另外,科技部也安排了不少的软课题攻关项目,协会有些是参与者或者支持者。有关标准也在制定中:
《家用电器收费机制的研究》
《废旧家用电器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家用电器循环制造机制研究》
《家用电器绿色特性分析评估和再生资源策略的方法研究》
《家电行业绿色制造技术框架及重点专项论证》
《家用的类似通途的生态设计通过要求与再生利用性评估研究》
部分相关的技术标准也在制度中:
《家用和类似用途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则》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标识及要求》
《无铅焊接标准》
《电子产品中限用物资浓度的测定程序与限量要求》
《旧货鉴定通则-旧家用电器鉴定要求》等。
旧货鉴定通则,是商务部组织鉴定的,是中国旧货协会主持的(我是鉴定委员会主任)。这个标准原来想定为强制性,后来是推荐性的。涉及到行业利益。二手家电设计了标识,这是商务部批准的。旧货受到工商总局公关部,商务部,发改委文件制约,二手市场有严格的资质鉴定,安全方面,要符合GB4706.1(白电),GB8898(电子);此外,要有可用性;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品质鉴定。这个标准已经审查通过,是商务部的部颁标准。对我们有一定影响。
标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方向性很强的基础工作,有验证、有分析、难度大,标准知道的滞后,也拖了相关法规出台的进度。
最近质检局发布有关6种禁用物质的相关出口标准,想提醒一下,由于标准有不完善之处,引起了相关部门的争议。要说明的是:①标准是该系统内控标准,指定的测试单位是推荐性的,②有不完善之处,由于取样方法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有可能造成国内测试合格、国外测试不合格,或出现相反的结果。请企业多关注动态。工作组的组长单位是信息产业部,与国际接轨的限量和测试方法正在起草中。
3) 产业化的前提与展望
产业化不是空穴概念,不是为了敢时髦。按照发改委文件要求,定了青岛,杭州两个示范点,原计划三个阶段,但目前实际上这两个示范点基本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没有按计划进行。开始我很急,怎么就这么慢?但细想起来,不怪青岛也不怪杭州。不能说他们不努力,他们做了很多工作。因为没有用市场运行机制来指导工作,这样就很难操作。
产业化必须有几个配合,一个是考虑产业化时,要考虑有没有产业化的资源,我建了厂,厂好建,但没有资源开不了工。从某种意义上讲,资金,技术都不是最大的问题,让海尔拿钱建个厂,不会拿不出来,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上市公司不能随便拿钱出来的。海尔项目建议书我见过。资源没有,厂不好建。二是要测算资本投入的回收期是否合算,投入肯定要考虑回报。第三,处理的工艺和关键技术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具体我们这两年都看过国外的很多处理工厂,有些实用,有些不实用。中国的工厂到底应什么样?拿不出来。我们看过清华课题里的方法,冷冻破碎,方法先进,但投资不会小。家电院也做了些研究。第四,政策扶持是否到位?力度有多大?原则上减免税,减多少?没有透明到位。第五,回收体系,维修体系,销售体系包括二手市场是否规范?是否完善?都不确定。政策何时出台,尚不得而知,等待没有出路,积极运筹更加主动。
作为生产企业,我认为目前要做的有几方面:
(一)要尽快修正产品的生产和设计方案,向生态设计和生产过渡;(二)是尽可能采用可回收和可拆解设计,以降低处理成本;(三)是要充分体现资源再利用的价值,对再利用再回收指标要进行测算,要准备以满足进口国的法律要求;(四)是我们要完备我们产品的相关信息。
废旧电子电器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源循环再利用更充分、更合理、更环保。循环再利用的含义是广泛的,它包括二手家电的剩余使用价值,可循环使用的零配件、再生原材料和不能再生废弃物的新用途。
废旧电子电器产业化是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应开展社会公众责任的导向。
政府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和法规,生产、流通、回收和处理各类企业应各尽其责,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强化公众在法律的框架下履行自己的义务。美国每年11月15日定为回收利用日,日本每年9月为垃圾收集月。
中国的废旧电子电器废弃物量大、面广,本着地方政府负责制的原则,虽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处治的方式也不会一样,但在中国建设20-30个回收处理厂,从发展和布局来看不算过多,这正是投资者,国内外的环保企业关注之所在!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家电行业是靠引进发展的,如今伴随责任制的延伸,面对新旧二种不同的经营理念,利益取向就截然不同了,靠引进完成产业延伸是不可取的,不经济的。引进是必要的,必须符合国情,所以国外的环保企业,面对中国的产业化过程,也应以新的思路来寻求市场机会。
现阶段,大规模建设处理厂时机还有待培养,取决于政策导向和市场成熟度,但如果意而不决,又会失去商机,现在最需要先行者的勇气,成功者的经验,推广者的计划,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我认为先期不宜投资过大,应考虑分步实施,各种经营的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电子电器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仍面临着一些难题,相关的国际标准还不完整,处理方法和经营模式也在摸索中,技术进步会推动废旧电子电器产业化的形成和完善。
4) 几点构思
①法律、法规、标准化是废旧电子电器产业化的关键,政府各部委的重视本应是加快产业化的动力,但职责分工不同,各行其事,难免出现交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应避免政出多门,要为执行者创造良好环境,需有和谐统一、权威务实的思维导向。
②电子电器二类产品受中国行政分工的历史影响应尽快消除,从与国际接轨也好,从国内生产企业的经营现状也好,看来电子电器已经难以分开,应打破历史的行业与部门的界限,应考虑建筑相同的相似的平台。
③应集中产学研的优势,集中人财物共同打造中国式的废旧电子电器产业化模式,组建绿色设计和废旧家电再生利用技术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很有必要。
④国家、行业和企业互动,筹建一个股份制的中俄项目,作科学的试验,提供合理的经济分析,知识产权属全体投资者,这样单体的风险小,见效快,收益大。
⑤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无害化处理废旧电子电器的条件下,不应接受国外的电子电器废弃物进口,应打击废弃物的走私活动,各级政府要提高治理能力。
⑥回收体系的建设,二手家电市场的规范十分重要,电子电器废弃物市场化运作是可行的,但应限制其在市场上流通,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制,运送到指定地点,这样可能会制约收购价格,降低处理企业的成本压力。
⑦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交流,促进我国的废旧电子电器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产业尽快与国际同步发展,应发挥和相信行业协会的作用。
三、明年工作设想
既然这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们认为就要用产业化的方式来搞,用市场化来运作,加之是一个社会工程,因此要采取多项思维的方式来进行。
1.中国家电协会,中国机电商会,中国旧货协会,中国家电院四家联合组织了出口企业联盟。这是由几家共同发起,我觉得是有可能的,现在正在筹备,目前有九家参与,主要是为了应对欧盟的出口。因为欧盟WEEE允许组建集体回收体系,大家共同承担自己的义务,实施规模经济,降低处理成本。准备去欧洲考察,了解政策,寻找好的回收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夏普,伊莱克斯等在欧洲也组建了联盟。我们是参照人家的经验,毕竟欧洲是我们出口的重要基地。无论是自己建,还是合作建,都要做,或许我们会把我们在国外的经验引入国内。
2.企业合作建立中国废旧家电工程研发中心,国家投一部分钱,企业投一部分钱,一个行业只建一个,为行业服务,目前正报国家发改委批,协会是技术支撑单位之一,正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3.积极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在制定废旧产品标准化体系,家电单独列了一个体系。有些情况我们会随时向行业进行通报。
4.进行绿色设计和生产的培训。最近协会和商会,家电院和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开了会,希望在行业举办绿色生产和设计培训班,考虑有这么几方面的工作要做。最近和德国一些公司商量,四个单位一起准备到德国进行一次废旧家电处理技术人员培训班,正在谈,想从制造领域的处理工艺,处理经营思想,系统做一次培训。
5.筹建中国废旧家电网。这项工作我们一开始就纳入工作计划,最近和几个单位进行了联络,计划由中国家电协会,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中国塑料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中国废钢铁协会,中国家电院等一起合作建这个网。